到了冬天一般人们经常说冬月和腊月,尤其是到了比较冷的时候,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冬月和腊月是哪两个月,也不知道这两个月为什么这么称呼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冬月就是农历十一月
腊月就是农历十二月
一年中十二个月的别称统计:
一月:正月、端月、征月、开岁、华岁、早春、孟春、新正;
二月:命月、如月、丽月、杏月、酣香、仲春;
三月:蚕月、桃月、桐月、季春、晓春、鸢时、桃良、樱笋时;
四月:余月、阴月、梅月、清和月、初夏、孟夏、正阳、朱明;
五月:皋月、榴月、蒲月、仲夏、郁蒸、天中;
六月:且月、焦月、荷月、暑月、伏月、精阳、季夏;
七月:相月、兰月、凉月、瓜月、巧月、孟秋、初秋、早秋;
八月:壮月、桂月、仲秋、中秋、正秋、仲商;
九月:玄月、菊月、青女月、季秋、穷秋、抄秋;
十月:阴月、良月、正阴月、小阳春、初冬、开冬、孟冬;
十一月:冬月、幸月、畅月、仲冬;
十二月:涂月、蜡月、腊月、季冬、暮冬、残冬、末冬、嘉平月
阴历十二月为什么又被称为是腊月?
农历十二月,也就是传统民间俗称的“腊月”。那么,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“腊月”呢?
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,俗称为岁尾,有腊冬、残冬、穷冬、腊月、冰月、余月、极月、清祀、冬素、大吕等30多种称呼。其中,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“腊月”。
之所以叫“腊月”,是因为“腊”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“祭”名,有“冬至后三戌祭百神”之说,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“戌”的日子,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,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,拜神敬祖,以祈福求寿,避灾迎祥。这种祭奠仪式称为“猎祭”。
因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遂写成了“腊祭”,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。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,到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下令制定历法,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“腊月”,十二月初八日叫“腊日”。
关于腊祭即腊日节的时间,自周代以来历朝都在十二月固定不变。至于在十二月份的哪一天,秦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,汉以后,历朝各个皇帝依据五行相生理论,有的定在腊月的某个辰日,有的定在戌日,不尽相同。
南北朝时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,把腊日节定在十二月初八,这与他的笃信佛教有关,因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,诚心合二为一同时祭祖祭神祭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