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每年都有闰月,有时候也会有闰年,虽然日历中一年只有12个月,但是细说下来一年其实是有十三个月的,不过一般没有什么人注意,那么闰月是怎么来的呢?
闰月,是为了使历法符合日月运行的规律而制定的。阳历闰月在二月份多加一天,为二十九天;农历闰月多加一个月,一年为十三个月。
阳历又叫公历,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确定的。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回归年,共需365·2422天。公元前四十六年,罗马皇帝儒略·凯撒采纳了天文学家的意见改革历法,把一年定为365天,单月31天为大月,双月30天为小月,二月29天。
奥古斯都·凯撒继承皇位后,把他出生的八月改成大月,为了不使七、八、九连续出现三个大月,下令把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,十月和十二月改为大月,又从二月里减去一天为28天,是平年。
剩下的时间,每四年加起来为一天,加在二月里为29天,人们把这个二月称闰月,把这一年叫闰年。
为什么规定二月的天数少呢?据说,当时罗马把宣判死刑的人,都集中在二月进行处决,人们认为二月是凶月,希望早点过去。
阴历是指我国旧时通用的历法,就是农历,实际上是阴阳合历。它是以两个新月之间时间的间隔作为一个月,这就是所说的“朔望月”;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,也就是所说的“回归年”。
用这种办法规定年和月的好处是,它的年正好是春夏秋冬轮一轮,它的月恰好是初一为朔,十五左右为满月。但是,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·5306天,一年十二个月,共354·3672天,比一回归年少了近十一天,这样积累下去,三年就差了一个多月。
因此,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制定了每十九年设七个闰年。闰年十三个月,平年十二个月。怎样知道是闰几月呢?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推算出来的。人们把多出的月份称闰月,把这一年叫闰年。
农历闰八月19年出现一次。
闰八月的由来
1995年在农历属乙亥年,有13个月,即多一个闰八月。当时社会上流传着“闰八月凶多吉少”、“闰七不闰八,闰八动刀杀”等说法,这种传言显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。那么,为什么要有闰月,为什么1995年是闰八月呢?
我国现在采用的历法是举世通行的历法,俗称阳历。它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;而我国传统的农历,俗称阴历,则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。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,寒暑变化一次,因此,阳历一年为365天,与寒暑变化是一致的。
而阴历一年为354天,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,于是便采用闰月来加以调节,8年的误差近一个季度,16年的误差就达半年。设置闰月,既能准确反映寒暑变迁,又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相对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