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,印术是存在争议的,究竟是谁发明了印术并没有一个很统一的答案,就连活字印书的创造者,也颇有非议,但不管怎么说,印术的出现,为文化的传播和延续,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,即公无1041-1048年间,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术。
据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一书中记载,毕升的活字印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: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,放在火上烧硬,变成陶活字。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,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。
其次,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,排在一块铁版上,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,放到火上烘烤,脂腊熔化后,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,使字面平整,待铁版冷却,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,这就是排版。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。印完毕,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,脂蜡一化,便可将活字拣出来,再放回纸袋中,排到木格里,以备再用。
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,是同时代的人,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,因此,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。
然而,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。谷腾堡是西德人。他发明铅活字印术,大约是公元1440-1448年间的事,比毕升发明陶活字印术整整晚了400年。
活字印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。
象任何发明创造一样,毕升发明活字印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。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,由于经济的发展、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,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。活字印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。印术必须用纸和墨。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、松烟两种墨。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。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、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