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小人,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专指喜欢明争暗斗,做搬弄是非、挑拨离间、隔岸观火、落井下石之类坏事的人。他们见风使舵,谁得势就依附谁,谁失势就舍弃谁,对上司、用得着的人,花言巧语,舌灿莲花,让人晕陶陶而迷失方向。他们更刻意亲近上司,伺机打小报告。善于表面功夫,善于俟机邀功抢功,踩着别人肩头攀高,一旦有坏事就找替死鬼来背黑锅。落井下石是他们的一贯伎俩。挑拨离间是他们渔翁得利的最佳手段。一手制造纷争事端,却把自己撇清,任由他人争斗,自己扮演和事佬,假装好人。
枭雄是汉语词汇,读音xiāo xióng,意思是骁悍雄杰之人,犹言雄长、魁首,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。
枭雄目标是理想
小人目标是节流
枭雄是干大事的,小人就是干小事的
枭雄的意思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狡诈不可信任的人物,而是指有独立意志,不易受蛊惑与教化的人格
——转自
社会生活中专指喜欢做些搬弄是非、挑拨离间、隔岸观火、落井下石之类的人
——转自
由此可见完全没有可比性
1、有道和无道的区别
枭雄无道,因为鸟不是走的,是飞的,所以,枭雄无道或说自有其道,但是已经脱离了常规的道义。很强,但是无法用通俗的道义来辅助他。
英雄有道,做事靠谱,有计划有谋略有步骤有协同,有道义支持,并且可以做事高于道义,但是英雄易折,所谓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
2、英雄是褒义词,枭雄偏贬义词
枭雄——做的大事大家一般都不说好
英雄——做的大事大家一般都说好(注:「大家」=写书/说书/编书的人)
归根到底,就是满足大众心理期望与否,英雄和枭雄其实差不多的,都说乱世出英雄,其实乱世所出的枭雄更多。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,得天下的往往却是枭雄。其原因渺渺不可言说。
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,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,为国效力,这样的人,称为英雄。
“‘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’在近代民族复兴的和平变革时期,也同样涌现出如康有为、梁启超、孙中山、何子渊、陈嘉庚、钱学森、邓稼先、同盟会、爱国华侨团体等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团体。
无论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、军人、商人,还是海外华侨,他们中间都涌现出大批民族英雄,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、利益与安全、尊严与荣誉无私奉献、无怨无悔。“
刘备天下枭雄是什么意思是指刘备心怀远大抱负,是个骁悍雄杰之人。
枭雄:读音xiāo xióng,意思是骁悍雄杰之人,犹言雄长、魁首,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。
出处
1、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,商朝是以鸟为图腾的王朝,并且甲骨文确立于商朝,所以,在中华文明的缘启时代,对鸟的崇拜和观察是文明的元素之一,枭雄说的就是一种模仿鸟性态的人格,果断迅猛,准确短急,不受道路局限,不法古,不囿今。善于维护羽翼。枭雄是一个很古老的词,早期是褒义词,周朝之后,有时含贬义色彩。
2、世传凶狡,早擅枭雄,太息剑门,志吞井络。-《晋书·李特载记论》
3、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必非久屈为人用者。-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
辨析枭雄,英雄,奸雄:
一、英雄之英者,箐英,草发芽的样子,不要小看草要发芽的动力,石头都能硬生生挤开,所以说英雄人格用来描述和形容无坚不摧的力量。而枭雄是描述的多是一种习性。
二、枭雄无道,因为鸟不是走的,是飞的,所以,枭雄无道或说自有其道,但是已经脱离了常规的道义。很强,但是无法用通俗的道义来辅助他。
三、英雄有道,做事靠谱,有计划有谋略有步骤有协同,有道义支持,并且可以做事高于道义,但是英雄易折,所谓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
四、奸雄反其道而行之,当道义鸿大之时,易出奸雄,奸雄是顺天应势而出,他自己的行为完全无碍于其身处的集团,也就是说,此时,个人修养对社会潮流来说已经无足轻重。
五、英雄和枭雄其实差不多的,都说乱世出英雄,其实乱世所出的枭雄更多。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,得天下的往往却是枭雄。其原因渺渺不可言说,
六、英雄与枭雄之区别与联系:
枭者,凶猛之谓。英雄者,多类于圣贤。枭雄者,多类于无情。英雄并及枭雄,皆心慕仁义,胸怀天下。然英雄怀抱仁义,以至仁德化天下,能让天下人负我,心无我求,故能从始至终,时时践行仁义;枭雄襟包四海,以壮志横扫河山,宁使我负天下人,心无障碍,视时势而行仁义,故不彻底。或有或无,则使人以为假仁假义。
英雄者,可舍身取义,杀身成仁,为天下苍生谋福祉,乃天地之脊梁;枭雄者,顺我者生,逆我者亡。以我之心而放之四海,以我之志而加之全人,势不可挡。言不必有信,唯能遂其志而通权达变。欲以先登绝顶之位,再行仁义之事。
因其本为枭雄之性,故殊难把握,一旦登顶,未必能践行仁道,或将彻底露其枭勇面目,而荼毒无辜。倘果能行其仁德,则天下亦致太平矣。便使枭雄而为英雄。故历来开国之君,多为枭雄。是此之故也。
参考资料:-枭雄
枭雄的枭是什么意思 ?枭雄、英雄、奸雄分别是什么意思?
《三国演义》中,魏、蜀、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孟德、刘备、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“雄”。
千百年来,曹、刘、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,即英雄孙权、枭雄刘备、奸雄曹孟德。
英雄,指见识、才能或作为非凡之人。三雄之中,声誉最佳。《三国志·孙权传》记陈寿做评语曰:“孙权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,有勾践之奇,英人之杰矣。”又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记建安十八年,曹孟德率军号称步骑四十万攻孙权于濡须,孙权率众七万御之,相持一月有余。曹孟德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严整,不可侵犯,喟然叹曰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!”乃撤军还。据此,孙权称英雄,当之无愧。然而,虽然孙权量力周旋,善保江东,成鼎立之一足,实属不易;但无论就志向抱负,还是文韬武略,乃至进取精神,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,孙权都在曹孟德、刘备二人之下。“英雄”排名实居最末。
枭雄,雄杰之谓,含有凶狠专横的意思。稍带贬义。名声不如英雄好听,但相较带有一股强悍之风。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记刘备赴京口见孙权,周瑜上疏曰:“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必非久屈为人用者。”建议孙权扣留刘备,不使其返。按一部《三国演义》,刘备是被极力颂扬的人物,一举一动都透着“仁义”二字,似与“枭雄”的称谓不符。其实,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,早年起义兵讨黄巾,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,敢于见利忘义,“枭雄”之称虽出自敌口,但还算公允。刘备寄居曹孟德门下时,曹孟德曾从容对刘备说:“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***耳。”可见刘备之雄。较之曹孟德、孙权,“枭雄”虽不及“奸雄”,但胜过“英雄”。
奸雄,即奸人之雄,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,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、才足欺世的野心家。三雄之中,以奸雄名声最差,足以使人切齿。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晋人孙盛《异同杂语》记曹孟德未出道时曾去拜见名士许子将。许子将在汝南主持一个“月旦评”,即每月月初开一次会,评论当时人物,影响极大。凡是得到许子将肯定或赞扬的人物,身价即刻大增。曹孟德问道:“您看我是怎么样一个人?”许子将笑而不答。曹孟德再问,许子将说出这样一句话:“子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。”曹孟德听罢大笑。这就是曹孟德“奸雄”称号的由来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“宴桃园豪杰三结义,斩黄巾英雄首立功”记述了这件事。即开篇就用“奸雄”二字将曹孟德定为乱臣贼子,予以彻底否定。其实,历史上的曹孟德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诗人,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,对统一我国北方,曾起过很大的作用,是三国时期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。三雄之中,“奸雄”的否定意义最强,但若论历史地位与个人才能,“奸雄”曹孟德远远超越了“枭雄”刘备与“英雄”孙权。
征之史籍,各有出处。